北京市白塔寺药店。一进大门,左手一张大红告示,告诉人们该店被确定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流通试点单位。店内大门上方,悬挂着《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卫生合格证》、《营业执照》、《执业药师证书》等,店内一层的西药柜台、外用药柜台和二层的中成药柜台,分别设立了非处方药专柜,专柜上方都有醒目的“OTC”(非处方药)标识。一块写有药品分类管理常识的宣传镜框,立在药店中很显眼的地方。
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流通试点工作12月10日进入第二阶段——试点药店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摆放、分类销售。为了看一看试点药店是否已经进入状态,记者当日来到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的白塔寺药店。
药店副经理王名仁和执业药师叶真向记者介绍,自从被定为药品分类管理试点单位,药店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试点工作备忘录”,召开全体职工动员大会,进行OTC知识全员培训,根据已公布的《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将药品分类摆放,编印有关非处方药的培训资料。
药店成为试点单位,店里的干部、职工怎么想?问到的人都说,这是好事,第一,显示了政府对药店的信任;第二,顾客安全用药更有保证;第三,对药店职工来说是一次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的机会。王名仁说,药店从领导到职工对试点工作积极性都很高。大家都意识到,白塔寺药店作为有着近130年历史的老字号和全国首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双重考核验收的GSP(药品经营企业管理规范)达标企业,首批进入药品分类管理试点,又是一次极好的机遇。
按规定,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有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配合这一改革试点,白塔寺药店今年年初专门招聘了执业药师。目前药店门市共有执业药师和药师16名、药士29名。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提供咨询服务,药店正计划分期分批对职工进行非处方药专业知识培训。
记者随便问了几位店员,他们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都能作出准确的解释。西药、外用药、中成药柜台的售药人员对自己负责销售的药品中哪些已进入《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也都很清楚。从目录上看,首批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西药为165种,中成药为160种。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分类销售之后,处方药必须凭处方才能销售,这会不会影响药店的销售额?王名仁说,试点期间,只有粉针剂和大输液实行处方药管理,这两类药约占该店西药销售额的1/10,即使有影响也不会太大。将来更多的处方药品实施处方药管理后,药店是否能保证足够的处方来源?对此,王名仁尚感心中无数。他说,这一方面要看政府如何调整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要看药店是否能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离开白塔寺药店,记者又来到北京市另一家药品分类管理首批试点单位——北京医药经济技术经营公司大药房。这家药店的门口,同样立着表明该店成为药品分类管理试点单位的大红告示。以开架方式售药的店堂内,虽然见不到“OTC”标识,但设有专门的“处方售药处”,售药窗口摆着《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悬挂着值班主管药师证书。在与店内主管药师和导购人员的交谈中,记者得知,该店自1997年开业时起就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和销售,处方药在处方售药处销售,此处的工作人员都具有主管药师或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非处方药全部开架销售,开架售药区的导购人员大多是从下岗职工中招聘的,上岗前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能为顾客提供有关非处方药一般知识的咨询服务,他们解答不了的问题,由值班主管药师来解答。
在这两家药店里,记者问一些顾客是否知道什么是处方药、非处方药,多数人都摇头,也有少数人说从新闻报道中听说或看到过。问他们是否知道以后买处方药如果没有处方有钱也买不到药,他们似乎有些不解,有的人干脆说“这不可能”。
怎样才能让来买处方药而又没有处方的顾客不致空手而归呢?白塔寺药店的王名仁副经理说,他们准备采取聘请有处方权的医师坐堂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安定门大药房一位主管药师说,目前暂时登记一下购药情况。